打好就业“组合拳”打赢脱贫“攻坚战”
去年,湖南衡南县率先在全省推行“两业”“两防”工作,做好公益性岗位、扶贫车间、就业培训文章,实现“脱贫群众不返贫、边缘群众不致贫”,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。
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变身“工薪族”,实现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,该县想方设法在群众“家门口”搭建就业平台,大力开发“公益性”岗位。县人社、扶贫部门牵头,督促相关县直部门和乡镇(街道)对现有公益性岗位进行清岗、腾岗和增岗。全年,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2782个,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514名在家门口就业。特别是在全县3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投入70万元,开发安全员、管理员、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80个,确保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,该县降低认定门槛,加大资金投入,让“扶贫车间”遍地开花,成为贫困户的“摇钱树”。全年,全县认定“扶贫车间”195家(其中厂房式29家,居家式166家),就近就地吸纳就业3500余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1753人。特别是泉湖镇易地搬迁扶贫车间,打造了以艾草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营销为核心的一条龙产业生态圈,吸纳14个搬迁群众签订了劳务协议。
为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就业质量,该县人社局联合教育、农业、林业、商务等职能部门,按照企业“缺什么就培训什么”和贫困人员“想学什么,需要什么,培训什么”原则,在贫困户“家门口”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“订单式”“菜单式”免费技能培训,让他们吃上“技术饭”。全年,全县举办电脑管理、电子商务、养殖种植、家政服务、保安保洁、农村劳务经纪人等职能技术培训178期,共培训12174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2645人(包括“两后生”97人)。特别是5月上旬,为59名贫困户举办了为期7天的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培训班。培训合格后,他们陆续被推荐到全县各农业企业就业,主机手每年收入5万余元,副机手每年约2.5万元,切实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,实现了稳定脱贫。(通讯员:邓云帆)
随便看看: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
推荐使用友言、多说、畅言(需备案后使用)等社会化评论插件